DB50∕T 1674-2024 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重庆市)

ID

DCD5DE0524A549F58946B886FB352308

文件大小(MB)

0.24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重庆市地方标准,DB 50/T 1674—2024,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2024—10—08 发布2024—11—08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DB50/T 1674—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况觅、李姗蓉、彭翎凌、丁伟、罗雪峰、刘奕清、雷世梅、郭继萱、刘翼、,杨谊昌、袁国明,DB50/T 1674-2024,1,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控的产地环境、种植模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姜瘟病防,治、采收、档案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Z 26584—2011 生姜生产技术规范,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2725—2015 氯化苦土壤消毒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姜瘟病ginger blast,又名姜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易通过种姜、肥水、土壤从根状茎侵入,导致根状茎腐烂、,植株缺水死亡的细菌性土传病害,3.2,微生物菌肥microbial agents,将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草炭、蛭石等多孔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3.3,窝子姜holes ginger,又称洞子姜,提前在田块做好定植窝,将已催芽的姜块栽植其中的生姜种植方式,3.4,埂子姜ditches ginger,提前挖定植沟,筑姜埂,将种姜栽植于定植沟底的生姜种植方式,4 产地环境,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pH 5 ~pH 7的沙壤土或壤土,5 种植模式,DB50/T 1674-2024,2,宜实行水旱轮作,旱地可实行3 y~4 y轮作,宜与禾本科、豆科、百合科作物轮作,忌与姜科、茄,科作物连作、间套作,6 播前准备,6.1 种姜选择,选用优质、抗逆性强、耐贮存的优良品种。选择肉质饱满、新鲜、表面光亮,未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康姜块作种,6.2 姜种处理,6.2.1 掰姜和消毒,将姜种掰成35 g~75 g的姜块;可用中生菌素或噻菌铜浸泡30 min,也可参照GB/Z 26584—2011进,行姜种消毒。消毒后的姜种晾干备用,6.2.2 催芽,种姜置于温度20 ℃~25 ℃,相对湿度75 %的环境下催芽,直至形成芽长0.5 cm~2.0 cm,芽粗0.6,cm~1.0 cm的健壮姜芽,6.3 整地、施底肥和土壤消毒,前茬收获后,即刻对姜田土壤进行1次翻耕,深度在35 cm以上,利用强烈阳光暴晒土壤,灭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致病菌。可按照NY/T 2725—2015的技术措施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整地每亩施入商品有,机肥1000 kg和长效性复合肥50 kg,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耕翻后,整平耙细,略呈龟背状,根据生产需求挖定植沟或定植窝,埂子姜的定植沟每沟间隔33 cm,沟深23 cm~27 cm,沟底宽13 cm,埂底宽27 cm,埂面宽15 cm。窝子姜定植窝间距25 cm~28 cm,窝深35 cm~40 cm,窝径9 cm~11 cm,同时挖好排灌沟,7 播种,7.1 播种期,2月上旬至4月上旬,根据产地条件确定播种适期,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即可播种,7.2 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和收获产品目标合理密植,窝子姜每667m2种植7000株~8000株,埂子姜每亩种,植12000株~15000株,7.3 播种方法,姜种种植于沟底或窝底,以姜芽轻靠沟壁或窝壁为宜,姜芽应朝向一致,覆土5 cm厚,浇足底水后,覆白色地膜并加盖小拱棚,8 田间管理,8.1 揭膜、遮阴,姜苗出土顶膜时,揭去地膜,保留小拱棚。气温逐渐升高后,及时揭开小拱棚两头通风,白天气温,稳定在23 ℃以上,夜间气温保持在18 ℃~20 ℃可撤去棚膜。夏季应用遮阳网遮阴,8.2 水肥管理,8.2.1 灌水,DB50/T 1674—2024,3,生长前期宜少量多次浇水。生长发育后期应视土壤墒情适当加强灌水,宜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 %~,75 %。如遇洪涝,应及时清沟排水,8.2.2 追肥,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根据长势,结合培土追施复合肥和生物菌肥2次~3次,8.3 培土,埂子姜培土2次~3次,直至姜埂消失,最终形成排水沟;窝子姜培土2次~3次,直至姜窝土面与地,面齐平,9 姜瘟病防治,9.1 症状识别,姜瘟病主要为害生姜根茎叶,发病初期心叶日间萎蔫且早晚无法恢复,但全株仍为绿色,随发病加,重,植株叶片萎蔫直至枯死。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可见乳白色菌脓溢出,散发臭味,9.2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运用化学……

……